井、 井中求火、 井中泥、 井乘、 井井、 井井有序、 井井有方、 井井有条、 井井有法、 井井有理、 井井有绪、 井井然、 井亩、 井亭、 井以甘竭、 井仪、 井公、 井养、 井养不穷、 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冠、 井冽寒泉食、 井函、 井匽、 井华、 井华水、 井卤、 井厕、 井原西鹤、 井原西鹤(1642-1693)、 井喷、 井圃、 井地、 井场、 井坎、 井堙、 井孔、 井室、 井宿、 井屋、 井屏、 井市、 井干、 井干楼、 井床、 井庐、 井底、 井底之蛙、 井底坠银瓶、 井底引银瓶、 井底捞月、 井底虾蟆、 井底蛙、 井底蛤蟆、 井底银瓶、 井底鸣蛙、 井底鼃、 井径、 井户、 井捽、 井收、 井斜、 井旟、 井星、 井晋、 井曲、 井架、 井栏、 井树、 井桁、 井椁、 井槛、 井水不犯河水、 井泉、 井渠、 井渫、 井渫不食、 井渫莫食、 井湄、 井灌、 井灶、 井然有序、 井然有条、 井牧、 井甃、 井田、 井田制、 井甸、 井甽、 井疆、 井盐、 井眉、 井眢、 井石、 井硙、 井科、 井税、 井筒、 井管拘墟、 井络、 井肆、 井脉、 井臼、 井臼亲操、 井臼躬操、 井花、 井花水、 井落、 井落在吊桶里、 井蛙、 井蛙之见、 井蛙醯鸡、 井蟱、 井谷、 井赋、 井遂、 井邑、 井邑田、 井里、 井里制、 井钿、 井闬、 井闾、 井阑、 井陉、 井陉关、 井陉口、 井陌、 井隧、 井鱼、 井鲋、 井鼃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丹井客、 云龙井蛙、 井井有序、 井井有方、 井井有条、 井井有法、 井井有理、 井井有绪、 井井然、 亲操井臼、 从井救人、 仙井监、 入井望天、 冰井台、 凿井得铜奴得翁、 历井扪天、 古井不波、 古井无波、 坎井之蛙、 坎井之鼃、 坐井窥天、 坐井蛙、 坐井观天、 埳井之蛙、 埳井之鼃、 塞井夷灶、 塞井焚舍、 天井关、 天井窑、 市井之徒、 市井之臣、 市井人、 市井子、 市井小人、 市井庸愚、 市井徒、 市井无赖、 市井气、 干井先竭、 执粗井灶、 投井下石、 掘井及泉、 断井颓垣、 李井泉、 李井泉(1909-1989)、 杼井易水、 枯井颓巢、 河水不犯井水、 熊井启、 熊井启(1930- )、 玉井水、 玉井莲、 瓦罐不离井上破、 瓦罐不离井口破、 甘井先竭、 眢井瞽人、 眢井翁、 秩序井然、 穿井得人、 背井离乡、 自操井臼、 舂舂井井、 落井下石、 落井投石、 蓝辛石井协定、 蛙井喜、 败井颓垣、 身操井臼、 躬操井臼、 轵深井里、 远井不解近渴、 避井入坎、 钱井经商、 钻井平台、 钻井机、 钻井船、 阿井胶、 雨井烟垣、 龙井寺、 龙井茶
一井、 一拳头砸出一眼井、 丁公凿井、 万井、 东井、 临噎掘井、 临渴掘井、 临渴穿井、 丹井、 丹砂井、 义井、 乡井、 井、 井井、 仙井、 倒井、 元亮井、 入井、 公田口井、 军井、 农井、 冰井、 凿隧入井、 千里井、 厄井、 参井、 取辖投井、 口井、 古井、 同井、 员渊方井、 唾井、 圆渊方井、 坎井、 坎儿井、 坐井、 坑井、 坟井、 埳井、 墟井、 墨井、 天井、 宝井、 寒井、 市井、 幕井、 庐井、 廖井、 弃井、 心如古井、 扪参历井、 抒井、 投河奔井、 投河觅井、 抛乡离井、 担雪塞井、 担雪填井、 拔辖投井、 拜井、 挑雪填井、 故井、 斜井、 无量井、 旧井、 旱井、 景阳井、 月井、 机井、 村井、 枯井、 柳翆井、 树井、 桑井、 棚井、 橘井、 死井、 毛遂堕井、 水井、 汤井、 沈井、 沙井、 沸井、 洋井、 洞井、 浪井、 海井、 涧井、 淘井、 淘古井、 渴而掘井、 渴而穿井、 漆井、 潢井、 潭井、 火井、 炎井、 煮井、 牵牛下井、 玉井、 玉仙井、 瑶井、 甄井、 甄官井、 甘井、 田井、 画井、 盐井、 盲井、 眢井、 矿井、 碧井、 离乡别井、 离乡背井、 秋井、 秤锤落井、 称锤落井、 移井、 穴井、 穷井、 穽井、 竖井、 管井、 繘井、 绮井、 肩井、 背乡离井、 胭脂井、 舂舂井井、 苏井、 莲井、 藻井、 裔井、 观井、 跳井、 踢天弄井、 轵深井、 辱井、 透井、 透河井、 避坑落井、 邱井、 鄽井、 金井、 金瓶落井、 钻井、 铜井、 锥井、 闾井、 阴井、 阿井、 陆羽井、 陈井、 陷井、 霜井、 露井、 颓垣废井、 颓垣败井、 风井、 鬼井、 鲍姑井、 鹤井、 鹳井
井的拼音:jǐng,上声调,声母为j,韵母为ǐng。
井的繁体字:井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井的部首:二部。
井的笔画:4画;井字繁体字多少画:4画;井字康熙字典多少画:4画。
井的笔顺:井的笔画顺序为一一ノ丨一一ノ一,书写为横、横、撇、竖、横、横、撇、横。
井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井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井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18978人次
井字取名的寓意:寓指聪明细心、一尘不染、纯洁之意。
井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条不紊、笑容清爽、心如明镜之意。
井字取名的含义:井字含义为条理、整齐、井然、清澈之义。
好听的带井的名字:
井发、 井杰、 井秀、 井天、 井玉、 井伟、 井龙、 井祥
井拼音 jǐng 井部首 二 井笔画 4 注音 ㄐㄧㄥˇ 繁体字 井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独体结构 造字法 象形 笔顺 横横撇竖 井的意思、基本信息 井五笔86:FJK 井五笔98:FJK 五行:火 UniCode:U+4E95 四角号码:55000 仓颉:TT GBK编码:BEAE 规范汉字:0077 井的解释● 井
jǐng ㄐㄧㄥˇ
◎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临渴掘井。
◎ 形状像井的:天井。油井。
◎ 整齐,有秩序:井然。井井有条。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姓。
英文翻译
◎ 井
well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井 jǐ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well]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sth. in the shape of a well]。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square-fields]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hometown]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cesspool]。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law and institutions]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constellation’s name]。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street]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词性变化
◎ 井 jǐng
〈词性:动〉
(1) 汲水于井 [draw water from a well]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divide square-fields]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 井 jǐng
〈词性:形〉
形容整齐 [orderly;neat]。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①][jǐng]
[《廣韻》子郢切,上静,精。]
亦作“丼1”。
(1)水井。
(2)形似水井的东西。
(3)指污水池。一说通“庰”。详“井匽”。
(4)指古代作战时,为防穴攻而凿的地穴。
(5)指泉水。
(6)指古代王侯的墓穴。
(7)井田。
(8)设置或划分井田。
(9)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10)比喻法度;条理。
(11)“阱”的古字。
(12)量词。
(13)象声词。见“井井”。
(14)《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卦象为巽下坎上。
(15)井宿。
(16)经穴名。五腧穴(井、荥、俞、经、合)之一,是十二经脉起源之处。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窍阴(胆)、大敦(肝)。临床常用于急救。
(17)古国名。
(18)姓。汉代有井丹,见《後汉书》。
音韵参考
[广 韵]:子郢切,上40靜,jǐng,梗開三上清精
[平水韵]:上声二十三梗
[唐 音]:*tsi??ng,tsi??ng
[国 语]:jǐng
[粤 语]:zeng2zing2
[闽南语]:cheN2,cheng2,chi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